一、設備功能與核心優勢
精準計量與配方管理
自動化生產與效率提升
防差錯與質量管控
二、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
1. 核心結構組件
2. 工作流程
配方導入:通過觸摸屏輸入或導入配方,設定各物料重量及投料順序。
自動上料:人工向儲料倉補料,或對接上游輸送設備(如真空上料機)實現自動補料。
精準稱量:按配方順序啟動對應倉位給料,先粗喂至目標重量的 90%-95%,再精喂至設定值,稱量數據實時反饋至系統。
集中投料:稱量完成后,物料通過卸料閥落入混合斗或直接投至下游設備,部分機型帶預混功能。
數據記錄:保存每批次稱量數據,生成報表供追溯。
三、類型與適用場景
1. 按應用行業分類
食品與調味品行業
制藥行業
化工與橡塑行業
飼料與養殖行業
2. 按結構形式分類
單秤式配方機:一個稱量斗,適合少品種、小批量配方,成本較低。
多秤式配方機:多個稱量斗并行工作,適合多品種、高效率生產(如同時稱量 5-10 種物料)。
失重式配方機:通過實時監測料倉重量變化控制給料量,適合連續生產場景(如擠出機配料)。
四、選型與維護要點
選型關鍵參數
稱量范圍與精度:根據最小物料量選擇量程(如最小料 50g,需選擇量程 1kg、精度 ±1g 的設備)。
物料特性:考慮物料的流動性(如面粉易結拱,需配破拱裝置)、吸濕性(如奶粉需防潮)、毒性(需全密閉設計)。
生產效率:根據批次產量計算所需稱量速度(如每批次 10 種料,要求 10 分鐘完成,則單物料稱量時間需≤1 分鐘)。
日常維護建議
定期校準:使用標準砝碼校準稱重傳感器,每年至少 1 次,確保計量準確性。
清潔保養:稱量斗、給料機構需每班清潔,防止物料殘留變質(食品 / 制藥行業需嚴格執行)。
部件檢查:檢查皮帶、螺旋軸、氣動閥的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老化密封件,避免漏料或粉塵泄漏。
五、行業趨勢與技術升級
智能化與數字化:集成 AI 算法優化稱量路徑,通過物聯網(IoT)實現遠程監控和故障預警。
模塊化設計:可擴展儲料倉數量、增加自動上料模塊,適應配方擴展需求。
綠色節能:低功耗傳感器、節能型電機,減少設備運行能耗。
小料配方機通過自動化計量和精準配比,解決了人工稱量效率低、誤差大的痛點,尤其在對質量控制嚴格的行業(如制藥、食品)中成為提升生產標準化的關鍵設備。其技術發展正朝著更智能、更柔性化的方向演進,以滿足多品種、個性化生產的需求。